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99篇
  免费   2428篇
  国内免费   856篇
电工技术   832篇
综合类   1665篇
化学工业   6088篇
金属工艺   1620篇
机械仪表   1349篇
建筑科学   977篇
矿业工程   626篇
能源动力   1301篇
轻工业   2667篇
水利工程   207篇
石油天然气   1177篇
武器工业   640篇
无线电   14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32篇
冶金工业   1103篇
原子能技术   311篇
自动化技术   2665篇
  2025年   167篇
  2024年   574篇
  2023年   578篇
  2022年   604篇
  2021年   780篇
  2020年   884篇
  2019年   885篇
  2018年   755篇
  2017年   891篇
  2016年   900篇
  2015年   823篇
  2014年   1190篇
  2013年   1322篇
  2012年   1367篇
  2011年   1484篇
  2010年   1159篇
  2009年   1178篇
  2008年   1075篇
  2007年   1380篇
  2006年   1374篇
  2005年   1263篇
  2004年   1132篇
  2003年   921篇
  2002年   879篇
  2001年   716篇
  2000年   641篇
  1999年   479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 研究陈酿时间对酱油中香气品质的影响。方法 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不同陈酿时间黑豆酱油和豆粕酱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并利用气味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 OAV)鉴定关键香气成分。结果 在不同陈酿时间的6种酱油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1227种,主要包括265种酯类、155种萜类、153种酮类、137种杂环化合物、104种醇类、77种酸类、72种醛类、59种酚类、54种烃类、50种胺类、30种芳烃类、27种醚类、26种含氮化合物、9种含硫化合物、9种卤代烃。随着陈酿时间的增加,黑豆酱油中醛类、酚类、酮类、萜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在陈酿4年时含量最高;豆粕酱油中酯类、萜类、酮类、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而杂环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则逐渐减小,并检测出新的特征风味如木香、焦糖香、香甜味等,表明不同陈酿时间对酱油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影响。电子鼻技术可以有效区分不同陈酿时间酱油的挥发性香气特征,并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趋势一致。通过OAV共鉴定出132种关键香气成分(OAV>1),其中醛类、酚类和萜类对整体香气贡献显著,包括3-甲基丁酸-2-苯乙酯、雪松醇等。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不同陈酿时间对黑豆酱油和豆粕酱油的挥发性成分及香气品质的影响规律,为酱油和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962.
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米粉中的5种甾醇的方法。样品经SPE小柱分离萃取后,无需皂化和衍生,通过加入氘代同位素内标,经固相萃取净化之后,再以HP-5 MS(30 m×0.25 mm×0.25μm)色谱柱分离,通过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检测,以内标法定量,从而实现对甾醇的精确定性和准确定量。试验结果表明,5种甾醇在各自的限行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大于0.9995,方法检出限(S/N=3)均为50μg/kg,方法回收率在91.9%~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3.1~4.6%之间,表明方法准确灵敏、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该检测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和准确性好,具有科学性及可操作性;适用于婴幼儿配方米粉中甾醇的检测。  相似文献   
963.
以枸杞、山楂、红枣三种药食同源物品为原料,经高压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得三种干果复合固体饮料。综合模糊感官评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溶解时间、澄清度建立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为指标,利用L9(34)正交试验对喷雾干燥法制备三种干果符合固体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干果复合固体饮料的最优配方是以500 mL饮用水为标准,枸杞汁添加量48%,红枣汁添加量14%,山楂汁添加量18%,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20%,白砂糖添加量4%,柠檬酸0.02%,麦芽糊精10%。在此条件下的产品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0.53,其颜色为橙黄色,色泽透亮,口感细腻,具有枸杞,山楂,红枣的复合香味。  相似文献   
964.
高亚伟  杨佩  杜媛媛  陈绪军 《贵金属》2018,39(S1):177-184
在保持黄金较高纯度的同时提高足金首饰的硬度以满足市场消费者和加工两方面需求,一直都是黄金首饰行业内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综述并借鉴了传统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从组织、位错的角度,分析了目前足金硬化工艺所蕴含的硬化机制。同时为更好地对硬度性能进行表征,选用维氏硬度试验进行测量,并针对电铸硬金试样测试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另外,还统计了目前市场中硬金产品的硬度值,并就工艺对其硬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65.
基于SYSWELD的GTAW三维动态熔池形状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双椭球体热源模型,建立了运动电弧作用下的GTAW焊接不锈钢0Cr18Ni9薄板三维瞬态焊接热过程的数值分析模型.考虑了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参数、相变潜热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给出了应用SYSWELD软件的校正工具对热源分布参数进行确定的方法.将熔池形状的有限元解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所得熔池形状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证...  相似文献   
966.
雷杰  严康  郭锐 《现代雷达》2017,(7):66-69
分析了大地直角坐标系和舰船直角坐标系的关系,在舰船直角坐标系中对舰载雷达三轴转台系统的姿态角进行了定义,用空间解析几何法推导出已知舰船平台罗经信号、天线姿态角时三轴转台系统的稳定方程,为舰载雷达三轴转台系统的伺服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7.
为了实现对无任何先验知识的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全自动分类,提出了一种关于高光谱图像的无监督分类算法。该算法将高光谱图像的凸面几何特征与光谱特征相结合,通过自动提取端元,并利用所提取的端元进行类别识别来实现高光谱图像的自动分类。此算法的特点是原理简单、易于实现、适应性广,而且不需要任何辅助支持和人工干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968.
为了确定固体推进剂生产过程中的各因素对摩擦感度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RSM)与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相结合,以摆锤角度、滑柱压力、试样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固体推进剂摩擦感度值为响应值设计试验,采用摩擦感度测试仪进行试验,并分析试验结果拟合了响应面模型。结果表明,在三个响应面评价精度指标中,相对均方根误差为0.14、决定系数R~2为0.9309、校正拟合度R_(adj)~2为0.8686,说明方程拟合精度高且误差小;由模型方差分析得方差比值F为14.96,表明模型对响应面的影响程度较高;概率值p为0.0001,表明模型有0.01%的概率对响应面无影响;响应曲面图表明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模型得到最小摩擦感度值所对应的三因素范围为角度小于45°,压力小于2 MPa,温度小于45℃。  相似文献   
969.
气液固相催化合成甲醇本征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秋响  李绍芬 《化工学报》1995,46(2):200-205
研究了以液体石蜡为液相介质在铜基催化剂上由CO、CO_2与氢气合成甲醇的本征动力学,按CO和CO_2加氢生成甲醇的反应途径,提出了反应机理,建立了6种动力学模型,经参数估值及模型筛选,得出了最终模型,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对CO及CO_2转化速率的平均偏差分别为3.69%和3.92%。  相似文献   
970.
基于有效导热系数法的交界面形状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表面测温的边界形状识别算法研究是红外无损检测技术从定性到定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传热反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对于交界面形状的识别,常规的边界识别算法,由于交界面要在迭代过程中不断变化,所以计算相对复杂,不利于算法的实际应用。在原有边界形状识别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将交界面形状的识别问题转化为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布问题,将计算温度和检测温度的吻合程度作为判别条件,利用改进的一维修正算法反演识别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布,再转化为真实的交界面形状。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大大降低了交界面形状识别的复杂性,是解决交界面形状识别问题的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